內雙溪自然中心 行事曆

環教課程預約專線:02-2368-0603 #22 環境友善種子 謝小姐
服務時間:週一~週五09:00-17:00(中午12:00-13:30是休息時間喔!)
園區開放管理資訊:02-2759-3001#3312 廖小姐
志工導覽預約專線:02-2759-3001#3312 廖小姐

[盛夏小品] 水池裡的綠色精靈--水生植物


從水蘊草到四神湯

        講到「水生植物」,你可能第一個聯想到的是被彩色燈管映照得五彩繽紛的水族箱,或是自然課本上細細長長的水蘊草照片,也許背景的邊上還出現一個培養皿。其實,儘管平常我們的生活區域也許距離水邊有點遙遠,不過水生植物們可是走得離我們的生活非常非常近。

四神湯裡的芡實,是傳統的藥用水生植物。圖片來源:tranews 台灣美食新聞
(http://big5.taiwan.cn/sy/twly/200808/t20080825_731557.htm)


        用距離來度量的話,大概從家中走到巷口的轉角,那一攤傳統刈包,大鍋裡面滾著的充滿中藥香氣的四神湯,也許正是我們與水生植物那看似遙遠的距離。又或者,是回家後的晚餐,桌上媽媽剛炒好的那一盤空心菜。又或者,只是從面前端起一碗冒著米香的白飯,那樣近的共處。

        水生植物們,有些是重要的食物,像是稻米、空心菜(蕹菜)、芋頭、筊白筍(菰)。有些,是功能各異的藥物,包括四神湯裡的芡實、清涼去熱的蘆葦,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沉默而重要的角色。

        有些,則是早在千百年前,就走進了人們的文化當中,在藝術與節慶的場合,也常常嗅到水生植物的氣息。像是詩經裡面總與美人相伴的蒹葭、莕菜,更別提在詩詞、水墨當中都少不了的蓮花,還有端午節時門上懸掛的菖蒲。

生長在水邊的菖蒲,是端午傳統民俗的一部分。

圖片來源:中華民俗植物考
(http://www.chla.com.cn/htm/2010/0715/59847.html)



生命的舞蹈

        這些水生精靈們,用各式各樣的角度豐富了我們的生活與生命。在這裡,我們也一起回過頭定睛細看,她們生活在水濱那形色各異的姿態。

        依照葉片與水面的相對位置及生活習性,通常可以分為下列四種類型:

(1) 沉水性

        這些植物們,通常生長在水較深的地方,整株沉在水中。有些會在開花的時候將花朵挺出水面,像是狸藻;有些就連開花授粉也一起在水中完成,一生都在水面下度過,像是茨藻科植物。這類的植物,也是四種類型裡面對水的需求最高的一群。

美麗的沉水性植物,是水族缸中的各色明星。
圖片來源:沼澤缸之家 (http://www.paludarium.net/)
(2) 挺水性

        挺水植物的根系長在水面下的土壤中,然後將莖與葉挺出水面,最有名的即是「出淤泥而不染」的蓮花,此外還有筊白、芋、慈姑、香蒲等。

挺出水面,中通外直、不蔓不枝的蓮花。
圖片來源:Joanna Chang 攝於三芝名人館(2014)

(3) 飄浮性

        這類的植物,根部沒有定著在土中,本身隨著水流四處飄行。在詩詞當中常常成為借物抒情的主角,所謂「浮萍漂泊本無根,天涯遊子君莫問。」也是因為這樣的特色,傳播速度快而且繁殖力驚人。代表性的有:大萍、槐葉蘋、滿江紅、布袋蓮等。

根系短淺、飄浮在水上的大萍。
圖片來源: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植栽資料數位典藏查詢系統(http://taibif.org.tw/flower/detail.php?sc=Pistia+stratiotes)

(4) 浮葉性

        浮葉植物們雖然看似葉片飄浮在水面上,但其實不同於飄浮性的水生植物,她們的地下莖或根系還是固著在土壤中不會移動的。這個類型最常見的代表,就是婀娜多姿的睡蓮了。此外台灣萍蓬草、莕菜也是這個屬於這個類型。

葉片平貼水面,婀娜多姿的睡蓮。 
圖片來源:Joanna Chang 攝於橫山(2014)



美麗與哀愁

        水邊的精靈們各自有不同的生活型態,然而,她們也各自有著差異甚大的不同生命故事。

之一、小穀精草

        小穀精草,在《本草綱目》裡面還有個美麗的稱呼:「流星草」。明代的李時珍說她是「穀田餘氣所生,故曰穀精」(欽定四庫全書本本草綱目,卷十六)。
        如同名字一般伴隨稻穀而生,早期台灣,水田邊常見她精巧可愛的花序,8月時紛紛在收割完的稻田邊探出頭來。老一輩的人,也許還會提起,早年曾將小球狀的的輕巧花序收集了賣給中藥行的往事。
        但現在,水田的數量銳減,或而改建、或而休耕。休耕後的水田,少了翻動,逐漸被強勢的禾本科佔據,其他的小小水生植物們,就失去了探頭出來的機會。而還在耕作中的水田,也因為除草劑、農藥的大量使用,讓原本居住水田之畔,伴隨稻穀而生的各式水生植物們難以存活。
        現在,曾經是農家田邊尋常之物的小穀精草,野外的族群卻已經十分稀少,主要分佈在台灣北部、貢寮、宜蘭等地維持自然耕作的水田。除了水田邊可以抬頭挺胸大口呼吸的野生姊妹,小穀精草還有一批「都市族群」,為著她可以沉水生活的特性及美麗的身姿,被培養成水族缸裡的寵兒。
        下次若在水濱環境看見小穀精草挺出水面的精巧球狀花序,可千萬別摘走,讓她們好好在這一方小小的潔淨天地裡自然生息吧!


之二、台灣萍蓬草

開著幽靜小黃花的台灣萍蓬草。
圖片來源: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

        台灣也有土生土長的睡蓮!在50年代的「孤戀花」歌詞中,這樣描述:「風微微,風微微,孤單守在水岸邊,水蓮花滿滿是,真情等待露水滴…」。描述的正是早期農業台灣隨處可見,開著黃色美麗花朵的原生特有種──台灣萍蓬草。
        百年前,台灣曾有三種睡蓮科植物,但時至今日,台灣萍蓬草成為唯一剩下的單傳,而且也面臨極大的生存危機。隨著近幾十年來土地的迅速開發,原本的老池塘、沼澤地紛紛被填平,原本古老豐富的池沼生態因此受到重大影響。此情況最具代表性的,就是桃園的埤塘。自古以來,桃園的密集埤塘擔負了農業灌溉、調節洪峰的重要功能,也是許多水生植物主要的繁衍場所。但隨著一口口埤塘被填平、清澈流動的圳溝被覆蓋水泥封印,曾經常見的水生植物們也失去了棲地,列入瀕危的行列。
        幸好,身為台灣現存唯一的睡蓮科,在常常被水鳥們攜來帶去的水生植物當中,又是珍稀難得的台灣特有種。如此具代表性的特殊身份,讓台灣萍蓬草獲得了保育人士的重視,越來越多人工溼地引進復育,目前在各大校園水生池、自然園區的生態池當中不難見到她優雅美麗的黃色身影。但是,人工闢建出的暫時棲所,畢竟不是長遠之道。要能在野外看見她們自然繁生的族群,還是需要好好保護維持野地自然的水域環境。


之三、粉綠狐尾藻

看起來無辜可愛的粉綠狐尾藻,其實是強勢的外來入侵種。
圖片來源:認識植物
        粉綠狐尾藻是水族界頗富盛名的美麗寵兒,原本是住在巴西亞馬遜河流域的熱情拉丁美人,在20世紀初期傳播到世界各淡水域中。到了台灣,在溫暖又日照充足的環境裡適應良好,已經歸化成水域常見的植物。
        她有著截然不同的沉水葉與挺水葉。水面下的沉水葉是細長絲狀的深紅色,但伸出水面的則是粉嫩翠綠的羽毛狀挺水葉。從上方往下看,像極了蓬鬆可愛的狐狸尾巴,由此得名。
        她有著強韌的根莖,破碎後也可以快速生長。因著她的美貌,世界各地的水族箱紛紛邀請她入住。但也許因為管理不當,或者是棄養後流落天然溝渠,憑借強悍的生存能力,她開始快速在台灣的天然淺水域擴張地盤。當粉綠的小小狐尾挺出水面後,半蔓性的莖很快的匍匐蔓延開來,水面上的狐尾巴們迎著陽光,快速擴張地盤的同時,也排擠了水池裡的其他水生植物們。目前,她已經成為溼地中令人困擾的入侵物種。
        交錯蔓延的根莖,盤根錯節難以人工除去。而強悍的生存能力,又能以破碎的個體快速繁衍。茂密的狐尾群,遮蔽了水上的日光,影響了水生食物網中的基礎藻類,從而改變整個水域的生態系。水面上過於密集的族群也形成了厚厚的浮墊,縮減了水鳥的活動空間以及堵塞了航道、排水溝渠的順暢。現在,她已經成為剪不斷、理還亂的美麗禍患。




守護與行動

        與粉綠狐尾藻相似命運的,還有知名的布袋蓮、大萍(水芙蓉)、人厭槐葉蘋等。

        布袋蓮當初也是因長相美麗,十九世紀時經日本人之手,蓮步輕移進台灣的水族箱中。如今,逃逸到自然環境中的姊妹們,已經屢次因堵塞排水通道引發淹水而登上報紙版面。
宜蘭蘇澳鎮港口大排六連閘門被布袋蓮堵塞,影響排水功能。
圖片來源:(上) 維基百科。(下) 自由時報

        大萍當初作為水族觀賞用途引進,但卻在台灣的天然河川中大量繁殖,甚至完全覆蓋河道,扼殺了水面下的生機。

滿滿的大萍,從左岸到右岸,覆蓋了整個河道,看似一片綠色草地。
圖片來源: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


        其實,紅顏並非禍水。

        真正將美麗變成災厄的,並不是這些植物們。畢竟來自世界各地的水生精靈,都花了漫長的時間演化,把自己打造成適者生存的模樣。是橫空插入的人類之手,有意無意之下,將她們帶進了另一個空間。忽視大自然沉默法則的作為,蔓延出如今難以收拾的後果。

        再者,強悍的生存能力並非只有負面影響。布袋蓮與大萍、粉綠狐尾藻,都具有高度耐污的特性,吸收能力良好的根莖能成為對付重金屬廢水的天然幫手。為此,現在也有不少生態除污池,請布袋蓮入住來幫忙淨化水質。

        面對這些水生精靈的美麗與哀愁,人們還是應該為自己的雙手負責。

        最簡單的行動,就是絕對、絕對不要棄養或野放,任何水族箱中的觀賞品種。另外,也有不肖業者刻意利用天然的河流、池塘的免費資源來大量繁殖外來園藝品種販賣牟利。若是發現居家附近的水域出現大量外來種族群,疑似遭到業者利用,除了堅決抵制該業者之外,也可以舉手之勞通報主管機關處理。

        更進一步的,除了維護已經存在但岌岌可危的天然野生溼地、溪流水域環境之外,也可以積極的復育適合水生植物生長的健康棲地。大至無藥管理的水田,小至園區當中的一畝生態池,都可能成為水生精靈們重新開始的小小樂園。

        內雙溪自然中心在10/25-26,避開溽暑的豔陽與攪局的颱風,開辦2天的工作假期「清渠工作坊」。課程中將有專業的講師,帶領大家認識人工溼地與水生植物,以及戶外生態溼地的實作機會,親身參與內雙溪水域溼地環境的重整與改造。

        想要親手觸摸感受,這些水池邊的綠色精靈嗎?想要大展身手,將理想中的棲地付諸實現嗎?現在報名還不嫌晚,快點捲起袖子、套上雨鞋,一起來參與內雙溪的生態溼地工作吧~(課程報名請按我

 生態池工作假期,歡迎探訪內雙溪的水生精靈!